第(3/3)页 无数难民愣住了。 他们愣在原地。 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。 “你说的是真的吗?是真的吗?” “真的有粮来了吗?有粮来了吗?” “朝廷真的送粮来了吗?” 一道道声音响起,所有难民都期待着这一日,都渴望着这一日。 如今听到了,他们反而有些不敢相信,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,只能一遍遍的询问。 “没有骗你们,没有骗你们,真的,粮食来了,粮食来了,大家不会被饿死了,你们不会饿了。” 官兵哭着喊道,因为冲出难民之地,他看到了一具具尸体,忍不住哭。 也就在这时。 轰隆隆。 轰隆隆。 轰隆隆。 天穹之上,一艘艘龙舟出现,每一艘龙舟如同巨兽一般,在天穹划过。 数千精锐站在龙舟之上,一个个宛若天神一般。 “吾乃夜衣侯,奉陛下旨意,前来送粮,开城门。” 夜衣侯之声响彻整个江宁府上下。 十三艘龙舟,如同十三头巨兽,在天穹划过,给予无数人生的希望。 “有粮了,真的来粮了,朝廷送粮了。” “哈哈哈哈,不会有人饿死了,不会有人饿死了。” “圣上英明,皇帝英明,朝廷万岁,陛下万岁,大夏万岁啊。” “大夏万岁,万岁,万万岁。” 一时之间,百万难民狂喜不已,所有难民几乎全部跪在地上,痛哭流涕,他们熬了这么久,没想到终于等到了粮食运来。 他们几乎都已经绝望了。 然而在最绝望之时,看到了希望,这如何不让人喜极而泣啊。 但依旧有些人,抱着自己已经死去的亲人,指着天穹上的龙舟,哭泣大喊。 “爹,你看看,朝廷运粮来了,爹,你醒一醒啊,你睁开眼睛啊,咱们有救了,咱们不会饿死了。” “娘子,娘子,你看,粮食来了,粮食来了,你为什么不多坚持坚持啊。” 哭泣声不知为何,有一些伤感。 有一老妪,望着龙舟,双眼已经流不下泪,她全家没有死在逃荒的路上,而是死在了城外。 因为她们没有银子,只有她一个人活到了现在。 她的夫君死了,她的三个儿子死了,三个儿媳死了两个,一个被买进府里当了丫鬟,就给了两升米,就两升米啊。 四个孙子死了,三个孙女也死了。 全部都死了。 如今看到了生希望,可她并没有任何一丝丝喜悦。 取而代之是麻木。 是沉默。 因为对她来说,生与死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。 然而,对于城内米商来说,他们脸色无比难看。 朝廷粮食运来了。 官仓开放。 这对他们而言,可不是一件好事,这意味着他们的米再也不能卖天价。 一时之间,这些米商聚集在一起,商量对策。 可真正麻的是这些外乡人。 他们连夜赶来,就是为了赚一笔快钱。 可没想到的是,朝廷的粮食运到了,这就意味着江宁府不缺粮食了。 而他们现在如果把粮食运走,先不说成本有多夸张,这一路上的耗损也不小啊。 再者,运回去做什么?自己家吃吗? 都装麻袋了,还吃? 卖的话,估计又要被米商狠狠压价,完全是得不偿失啊。 一时之间,这群外乡人开始疯狂压价。 什么三百两,一百两的。 十两银子就买。 可惜的是,难民压根就无视他们,有免费的粮食不吃,吃你这种粮食? 十两银子? 五两银子都不卖。 不过也有一些人还是有些提防,担心朝廷运的粮不够,所以主动来买。 十两银子一石。 可其他外乡人看到这一幕,肯定不干啊。 直接降价。 九两,八两,七两,六两,到最后价格降到五两银子一石,再少了也不会有人卖,毕竟血亏。 五两银子刚刚好,正常米商如果打压价格,他们卖是三四两一石。 现在卖掉,能够变现就当白跑一趟,为国家效力,也亏不到哪里去。 而且早点卖掉早点回去,总不能一直在这里风餐露宿吧? 第一批卖掉粮食人,立刻收拾东西回去,回去的路上,看到无数人都在运粮,这帮人满脸笑容,什么都不说,就特意营造一种大赚特赚的感觉。 倒不是故意使坏,这帮人想法也简单,就当做是帮难民一把,如果现在要是说没赚,这帮人掉头回去,那岂不是只有自己一家亏了? 不过也有人吐苦水说没赚,说朝廷运粮来了。 可结果呢? 得来的全是骂声,什么你自己赚了银子,就不让我们赚?平时没看出来你是这种人啊。 总而言之,大势已定,根本就不可能逆转。 府内。 所有米商聚集,一个个愁眉苦脸。 随着郑公出现后。 众人纷纷起身,你一句我一句,想问一问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时。 郑公的怒斥声不由响起。 “现在知道来找老夫了?” “之前去哪里了?” “让你们不要卖这么高,不要卖这么高,你们就是听,如今民怨四起,又有大量外乡人过来卖米,我看你们怎么收场。” 郑公也是被气的不行。 按他的意思,价格稳定在六十两,即便是有外乡人过来卖米,完全可以打压,然后低价收过来,再高价卖出去,形成良性循环。 可问题是这帮人卖的太凶了。 动辄就是几百两银子,实际上根本卖不到这么多银子,是有人在暗中搞鬼。 然而这帮人也跟着涨价,让这些外乡人也纷纷开高价。 他们想要收购也没用,总不可能真三百两四百两银子收一石?这要是收了,引来的人岂不是更多? 可以说,这场粮灾,可能彻彻底底被化解了。 “郑公啊,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,您快给我们想想主意吧。” “我们知错了,知错了。” 众人纷纷开口,骂他们接受,可先想出办法才是王道啊。 望着众人这般,郑公也深深吸了口气,木已成舟,的确骂也没用。 “接下来都听我的,不然的话,都别想发财。” “朝廷运粮来,并不是一件坏事,外乡人就不敢过来运粮了。” “而且现在外面的小粮商,一个个低价出手,你们现在出面,把这些粮食全部买来。” “主道全部被毁,朝廷运来的粮食,绝对不会太多,最多撑个十日,算上官仓还有一些,加起来二十日差不多了。” “只要等这二十日过去,我等就可以继续高价卖粮。” “但在这个时候,你们不要再贪图小利,稳住即可。” “知道吗?” 郑公开口。 他并不认为朝廷能运来多少粮食,只要坚持二十日,就没什么大问题了。 可话虽然是这样说的。 众人听后,却只是点了点头,但内心还是有很多焦虑以及反感。 一直让我们稳住稳住。 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? 你说朝廷给的粮不多? 你怎么不去看看龙舟有多少艘啊,朝廷连龙舟这种东西都搬出来了,你还在这里抱着侥幸? 这是众人的想法。 可明面上却不敢说,都是笑着答应。 随后,郑公离开,他还有事要办,该说的也说完了。 等郑公一走,众人也离开,只不过三五成群,各自有各自的群体,开始各种议论。 而且回家路上,一辆辆粮车经过他们面前,百姓无比激动。 各种声音也响起。 什么有粮了,不用担心了。 什么这帮狗商这下要亏死,马上丰收一来,他们屯的粮都要成为陈米,到时候亏的血本无归。 这种言论太多了。 一两句还好,可说多了以后,这帮人心里也发憷啊。 陈米和粮米完全是两个概念,价格也极大,江宁郡本身就是鱼米之乡,米价其实一直都不会太贵,六两银子是新米,一般陈米价格就是三两,行情好的时候四两。 他们收购这些粮食,成本就不止六两啊,毕竟之前有内幕消息,要是真亏了,那就是真正的血本无归。 “他娘的,一直让我们稳住,稳住,他肯定无所谓啊,他有钱有势,又不是主做米商的,当真亏了,还有其他收入,我们这次要是亏了,那就什么都没了。” 有人忍不住开口,终于爆发了。 “就是就是。” “我看啊,这就是想要让我们送死,还让我们继续收购?拿什么收购?” “得了,别管那么多了,直接卖吧,马上又要大丰收了,这要是不卖,到时候真是亏到娘家去了,咱们定个数,五两五一石,有多少卖多少。” “可别呛价,这价格已经亏了。” “行,就按这个说法,权当做行善积德。” 一时之间,这些商人也不废话,彻底坐不住了。 一个个回去,开始压低价格,贩卖粮食。 而这消息也一瞬间传到外面去了。 商人降低价格,这可不是小事啊,等传到外面时,这些外乡卖米的更是一个个跳起脚骂娘。 觉得这帮米商真是吃绝户。 但有什么办法? 只能赶紧卖啊。 价格最终硬生生压到了四两银子一石,刚好不亏银子,但要说赚就根本赚不到了,只能说真正的白跑,打免费工。 要不是想着就当来赈灾,不然心里肯定憋屈死了。 外面降价,里面的商贩也开始降价了。 四两就四两,现在比的就是谁先出货。 价格跌到四两银子一石,这下子官府坐不住了,直接派人去买。 不过没有光明正大,而是派一些手下,大肆购买,都不急着运过去,直接签单就行。 反正粮食就在府内,单子签下来了,不怕你跑路,你总不可能扛着几万石粮食跑吧? 如此,仅仅只是几个时辰的时间。 郡守府内。 张旸看着堆积如山的粮单,笑的根本合不拢嘴。 按理说,发生这样的灾祸,粮价十两银子一石,在可接受范围内。 四两银子一石,这绝对是稳赚的买卖啊。 四万两就是一万石。 四百万两就是百万石。 朝廷之前预计拨款至少是几萬萬两,現在最多只需要两千万两白银,就可以彻底解决未来三四个月的粮食问题。 毕竟丰收在即,可能都要不了这么多银两。 “神计,神计,这当真是神计啊,陛下怎么会这般聪慧啊。” 张旸一边笑,同時也一边好奇,皇帝怎么如此聪慧。 不过他也没闲着,等粮单到手,第一时间写奏折,同时找来顾宁涯,请他送回宫中给陛下看。 同时,张旸看着顾宁涯,也不断夸赞皇帝圣明。 但顾宁涯直接开始了。 “跟陛下没太大关系,这计谋主要是我侄子想出来的,当然也是受我启发。” 话说完,张旸傻了。 “张大人,你不会觉得我顾宁涯没这个脑子吧?” 看着张旸的反应,顾宁涯有些没好气,自己跑东跑西,这几天一顿好饭都没吃过,占点功劳不过分吧? “不是不是,你是说这策略,是你那个侄子顾锦年所写?那个著出千古文章的顾锦年?” 张旸惊愕了。 “这不废话,行了,懒得跟你这种鼠目寸光之人啰嗦。” “这事解决了,你也算是欠我一个大恩情,以后我来江宁郡,要还是这样招待,你就别怪我顾老六对你不客气。” 顾宁涯不想多聊什么,直接带着奏折离开,赶紧去复命。 而张旸也彻底愣在原地。 如此。 一直到翌日子时。 顾宁涯已经飞奔而来。 手持金令。 无视一切。 直接入宫。 将奏折献给还未入睡的永盛大帝。 --- --- 这句话突破99的本章说,后面还有一更一万字的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