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零三章 思维的不同-《知否:我是皇太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如今大宋连战连捷,辽国却节节败退。
    虽说辽国武将战意高昂,可辽国士卒士气低落。
    大宋士气高涨,辽国士气低落,若是大宋避战,情况就会反过来。
    因此这一仗不能避,必须得打。
    英国公早在拟订偷袭幽州城的计划时,就已经想到了这种可能,已经请示过赵兴。
    赵兴思索许久,也同意了英国公的观点。
    从大宋出兵开始,一直没有碰到过硬仗。
    可是接下来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,后面的恶战肯定不少。
    此时辽国还没有真到破釜沉舟的时刻,大宋若是都不敢战,等到后面受挫,反而更麻烦。
    大宋将士如今的士气其实很虚,只有经历一场大战,并获得胜利,才能化虚为实。
    而且大宋是进攻一方,辽国出城和大宋交战,总比攻城难度要低。
    兵法有云:未虑胜,先虑败。
    意思是不该一味的考虑胜利之后的事,而是要先考虑失败的可能性和带来的后果。
    赵兴对于这一观点很是认同。
    这一战有失败的可能么?
    有!
    而且还不小。
    但是后果赵兴却能够承受。
    不过正面交战,只要稳扎稳打,即便不胜,对方也占不到太大的便宜。
    耶律乙辛能够真正信任的兵马就这么多,他登基不久,根基不稳。
    哪怕大宋战败,只要耶律乙辛损失也很大,光是稳定局势,耶律乙辛就没有了反攻的能力。
    而大宋就能慢慢消化攻占下来的地盘。
    因此赵兴同意了英国公想要和辽国正面一战的想法,只提了一个要求。
    可以输,但必须极大的杀伤辽国兵马。
    为此赵兴甚至把准备的另一个秘密武器给拿了出来。
    这次北伐,赵兴不仅带了大量火药,还带了一万支突火枪。
    可惜火炮并没有造出来,否则哪怕只有几门,在一开始给辽国来个几炮,对于从未见过火炮的辽军来说,也是一大震撼,这一战就简单多了。
    英国公见识到突火枪的威力后,对于这一战更有把握了。
    一时间,双方都在调兵遣将,数日之后,双方在西京城内外,共聚集了近七十万兵马。
    辽国三十五万兵马,而大宋却只有三十二万。
    虽说大宋出动近六十万兵马北伐,可打下那么多城池需要分兵驻守,还需要分兵打下通往幽州城的道路。
    耶律乙辛想要决战,未必没有拖延大宋进攻步伐的想法。
    若是大宋真被拖延住了,幽州城内的兵马就危险了。
    因此大宋这边不仅要和辽国决战,把幽州城连成片的步伐也不能停止。
    除此外,这么做也可让辽国放下心来和大宋决战。
    虽然耶律乙辛摆出一副要决战的样子,可大宋真要云集五十万兵马,耶律乙辛未必敢真和大宋决战。
    如今大宋兵马还要少于辽国,对于耶律乙辛来说也是一个机会。
    “哼!”
    耶律乙辛得知消息,咬牙道:“大宋还真是嚣张!”
    大宋那边猜的不错,他想要决战,确实是想延缓大宋进攻的步伐,他已经调兵准备夺回幽州城了。
    可是西京这边的兵马他却不敢动,因为这些兵马都在宋军的监视下。
    一旦调兵,很容易被大宋埋伏。
    而且调去的兵马少了,很难夺回幽州城。
    幽州城本就是坚城,城内还囤积了大量守城器械和粮草。
    大宋诈开城门,导致辽国储存的守城器械根本没用上。
    虽然有将领见机不妙,毁掉了一部分,可大部分还是落到了大宋手里。
    五万人守一座坚城,最少得十几万兵马才能夺回。
    这还是因为幽州城的民心都向着辽国,否则还得翻个倍。
    他要是真派这么多兵马去,即便不被埋伏,也会导致西京兵力空虚。
    因此他只能从后方调集兵马,可这却需要时间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