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4章 不是不干了,是干好了-《火红年代,开局大学演讲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好消息?”李暮看了看笑得一脸开心的郭默。

    又看了看坐在旁边的丁修巡。

    沉吟片刻,他试探着问道:

    “难道是我们海军最近有针对运输大队长的行动?”

    李暮的话音刚落。

    一旁的丁修巡便哈哈笑道:

    “我就说他能猜到的吧,郭院长,您的那盒茶叶后面可就归我了啊!”

    “行行,归你。”郭默心疼地摆了摆手,无奈道:“奇了怪了,怎么一下就猜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您都把丁厂长留下来了,我还能猜不着吗。”李暮哭笑不得道。

    不过笑过之后。

    他又不免产生了一丝担忧,道:

    “郭院长,我建议这个计划还是要再缓一缓为好,最好等到新声呐的出来后再进行。”

    运输大队长那边倒是好对付。

    可一旦动手,保不齐M帝会横插一手。

    虽说他对磁流体推进器有信心。

    但事关战士们的生命,他还是希望更慎重一些。

    “瞧我,都忘了说了。033A型潜艇上可是配备了最新的消声瓦和消声涂料,再加上磁流体推进器,肯定没问题的。”郭默道。

    虽说只是初步成功,消声瓦和消声涂料的效果还有提升的空间。

    但上面一致认为,可以实施计划。

    没办法。

    不给运输大队长一点颜色看看,他们还真以为夏国的近海是他们可以随意出入的后花园。

    而且他们也不是毫无根据。

    郭默继续道:

    “运输大队长那边主要是M帝援助的淡水鲤级潜艇和海狮号潜艇。”

    “这两款潜艇,都已经普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的033A型潜艇,在技术上和实战上,都具备更大的优势。只要速战速决,就能斩获巨大的战果。”

    他理解李暮的顾虑。

    但上面也确实经过通盘的考虑。

    除了震慑肆无忌惮地入侵他们领海的国外舰队外。

    还有就是要向西方世界展示他们的现在的实力。

    夏国在这段时间有些过于耀眼了。

    如果不展示出强大的武力。

    只会让人西方国家觉得软弱可欺。

    “您说得或许有道理,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,希望您能为我给上面转达。”李暮仍旧道。

    他理解上面的想法。

    也知道,打仗嘛,哪有不死人的。

    可一个人的生命,也是生命。

    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他希望能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。

    他继续道:

    “这样,给我5天的时间,我搞一个新型声呐出来。”

    潜艇作战。

    谁先发现对手,往往能够占据先机。

    虽说即便发现了M帝的潜艇,他们可能也打不过。

    但至少能够做到提前发现,避免发生战斗。

    “5天?”一旁的丁修巡忍不住瞪大了眼睛。

    他甚至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。

    都不敢相信,听到的这个时间是真的。

    5天的时间搞出一个新型声呐,简直太疯狂了!

    郭默也是不敢置信,道:

    “你真的没有说错,是5天,不是5周?”

    “我本来想先把靠岸声呐阵列搞出来,不过既然上面有宣扬国威的想法,那么先搞一个新型声呐问题也不大。”李暮解释道。

    主动出击,在他看来并不是特别明智的选择。

    毕竟在原来的历史上,夏国就是靠着长时间平稳地发育,才一步一步强大起来。

    如今随着他的到来,已经改变了许多东西。

    至少在这一点上,他不希望有太大的变化。

    当然,说到底还是拳头不够大。

    只有等到威龙-1战斗机造出来,他们才真正具有说话的底气。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我会跟上面汇报,然后让雷达研究所全力支持你的研究!”郭默当机立断道。

    针对运输大队长一方的军事行动箭在弦上。

    他们必须争分夺秒。

    才能够赶在行动之前,将新型声呐搞出来。

    这还不够。

    新型声呐总要经过测试,才能够放心地使用。

    哪怕他们相信李暮,也不能省略步骤。

    所以留给他们的时间,甚至可能不到半个月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在决定了方向之后。

    李暮很快跟郭默和丁修巡两人告辞,然后来到国科院那间他的办公室内。

    坐在办公桌前。

    他拿出纸笔,开始整理资料。

    要在5天内完成研制。

    那么整个方案,就不能出一点差错。

    甚至必须做到拿过去就能开始试制的程度。

    “先选择目标吧。”李暮深吸一口气,先让自己冷静下来。

    急归急。

    却不能出差错。

    否则就是在拿战士们的生命开玩笑。

    M帝现在最先进的潜艇声呐,是AN/BQQ-2声呐,探测距离能够达到数十公里甚至更远。

    想要对付它。

    所需要的新型声呐,至少需要超过百公里的探测范围。

    打开聊天页面。

    翻找了半个多小时后。

    李暮总算找到了目标:

    “H/SQ2-262型声呐,这个不错。”

    这是一款夏国在80年代搞出的声呐。

    探测距离超过100公里,优于AN/BQQ-2声呐的探测范围。

    而且其本身不仅适用于常规潜艇,也同样适用原子能潜艇。

    虽说技术上可能没有那么先进。

    但足够满足夏国当下的需求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李暮当即开始动笔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晚上10点左右。

    李暮仍在办公室内奋笔疾书。

    看到这一幕。

    等候在门外的关建民和赵参军已经有些按捺不住。

    不过就在两人想要上前提醒时。

    却又被郭默拦了下来,道:

    “这种时候,千万不能打扰他!”

    “5天,5天搞出一个新型声呐!”

    “再过一个小时,要是他还没有结束,我亲自去叫他!”

    他虽然也担心李暮的身体。

    但更知道,现在对于其而言,什么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   “郭院长,那要是他这5天都不眠不休地研究怎么办?我们也不拦吗?”关建民焦急道。

    自从被上面的领导提醒多次之后。

    他已经很少见到李暮这样工作过。

    一旁的赵参军没有说话,只是看着李暮的方向,目光之中满是敬佩。

    作为朋友,他希望李暮不要这么拼命。

    可作为军人,他更希望夏国能够有这个新型声呐,避免在战争中有更多的战友牺牲。

    “拦是当然要拦的,嗨,算了,我再去和上面说说。”郭默叹了一口气,转身便走。

    劝不了李暮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