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7章 韩恒自荐-《清穿之小年妃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147章  韩恒自荐

    姚长康疑惑的问:“羹尧,你这是要去哪儿啊??听说皇上最近要赏赐平定蒙古的有功之臣,你是去领赏了?”

    领赏?

    是领罚呀!

    平定蒙古最大的功臣是他年羹尧,可是他却因为后续工作的失误,被夺掉了抚远将军的封号,他不甘心呐!

    姚长康又好信儿的问:“羹尧,你怎么闷闷不乐的不说话呀,去乾清宫可不是这条路啊,你这朝玄武门走是什么个道理?”

    年羹尧简直无地自容,这姚长康好像要将他剥皮了来看里面是什么芯子似的,年羹尧只能匆匆答复:“出宫。”

    随后便快步离开了…

    姚长康觉得奇怪,偷偷跟在年羹尧的身后,这才发现他居然被皇上贬去了玄武门面壁思过,怕是出了什么事儿了。

    想着如此,姚长康快不赶去慈宁宫,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太后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乾清宫…

    皇上在御案前抚着额头发愁,蒙古只答应给一半的进贡之资,这是皇上以及所有人都没有办法接受的,在原来没有平定蒙古的时候,蒙古的进奉就是现在的两倍,怎么年羹尧辛辛苦苦打了一仗之后,进贡之姿却只剩一半了,认识一年如此也就罢了,国库充盈,尚能过去,可这是日后的许多年,到最后,国库一定会,入不敷出,所剩无几的。

    所以这是一定不行的,这张奏折,皇上绝不能答应。

    可是这已经是板上钉钉,上面还签着蒙古官吏的字迹,和年羹尧的名字,自己也不能耍无赖不是?

    年茉也跟着头疼,她这二哥也心太大了,都不看看奏折里的内容就签字的吗?唉,兴许是秀秀的离世,让他太过难过了吧,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大的纰漏。

    蒙古在边陲使用大清的土地,学习他们的技术,享受他们的成果,可是这样,蒙古依旧不满足,经常骚扰边界,为了保护我朝百姓的安全,皇上只能派兵征讨,把他们打服气了,自己也耗费了许多粮草兵力,耗尽了无数的物资,这些亏损,本都应该是由发起战争一方承担的,所以蒙古每年向朝廷进贡一定的物资,是必然的事情,可是这物资如果减半,对皇上来说,就是亏本的买卖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