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五章,销量爆了!-《四合院之我是许多年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前后两天的时间,明报的销量,就锐减了将近七万份,几乎被拦腰斩断了一半的销量。
    太恐怖了!
    虽说昨天,明报也上了不少艳照,其他报纸也同样祭出了大同小异的致胜法宝。
    但,还是被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给吊打了。
    没办法啊,这两家报纸的照片,更具诱惑力。
    何况,人家还是免费的,又有好看的,谁不喜欢呢?
    嘭嘭嘭!
    沈宝新刚到办公室坐下来没多久,办公室大门就被人敲响了。
    “请进!”
    刚说完,大门被推开,进来了一个青年,正是刚才被他喊出去干活的员工。
    “老板,出大事儿了,这是他们报纸今天刚发出来的海报”
    “只要购买一份报纸,就可以免费送一张海报.”
    “这份海报极为精美漂亮,而且还是彩色印刷,非常适合用来收藏”
    一份报纸的售价,总共也才三毛钱,贵一点也就是三毛五分罢了。
    二十年代的时候,港岛一份报纸售价一分钱,到一九四零年,涨到了一毛钱。
    进入六十年代之后,全港报纸都涨到了三毛钱或者以上。
    其实,一九六六年,港岛很多人的薪资,也不过是一百多到三四百块罢了。
    所以,买得起三毛钱一份报纸的人,绝对是最忠实的读者。
    毕竟一个月三十天,每天花三毛钱,一个月就要花费九块钱啊。
    尽管九块钱对比一百多块钱的工资,并不是很多,但要明白,房租也要五六十到两三百不等。
    一碗大排档肉碎粥,两角钱;牛腩饭一碗是一块半,天星小轮单程是两毛钱。
    这就是一九六六年的物价水平,只不过,这个价格,肯定维持不了多久,因为时代背景的关系,物价会在接下来几年,迅速飙涨。
    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两家报纸的售价都一样,都是三毛五分钱。
    因为彩印海报的成本就是五分钱,几乎快跟报纸差不多的成本了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需要给报刊亭等销售网点让利一毛两分钱,所以,一份报纸和海报的成本,两毛两分钱。
    意味着,每出售一份报纸,报社本身的盈利也才一毛五分钱。
    这个盈利,并没有撇除人工成本。
    毕竟三分钱的印刷和两分钱的运营成本,这里面可不包含人工成本。
    旁的就不说了,类似阿志这样的营销人员,总共两百人。
    换句话说,新经济日报这家报社就有一百名营销业务员,按照他们平均两百块钱的工资,每月的人工支出,就是两万块钱。
    还有就是报社编辑撰稿人、作家等等这些,也都是巨大的开支。
    算起来,这个成本,平均到每一份报纸里,最少是三分到六分钱。
    具体,还得看销量。
    销量越高,这些成本就越低。
    沈宝新看着眼前手里的精美海报,顿时气不打一处来。
    简直过分!
    海报上面的美女,是穿着透明纱衣的泳衣女,身材妖娆,婀娜多姿。
    关键部位更是若隐若现,极致的诱惑力。
    别说男人看了会心动,就算是女人看到了也会心动啊。
    海报背面,还有一段话,想要知道如何变美吗?请持续关注!
    尽管只是这么一句话,但很显然,对女孩子的诱惑力,可不小。
    换句话说,这份报纸,男女通杀。
    而,这仅仅只是这张海报的魅力罢了。
    三毛五分钱的售价,真不贵!
    因此沈宝新才会如此生气,这简直就是扰乱市场的行为嘛。
    别人可不管这些,对消费者来说,今天购买的两份报纸,都赚大发了。
    有些人喜欢新经济日报,有些人则是喜欢中庸日报,但更多人是两份报纸都喜欢。
    对于那些咸湿佬而言,两份报纸都是很好的,特别是中庸日报。
    因为发刊到现在,鹿鼎记已经步入正轨了,主角韦小宝,已经开始混入皇宫当中,跟太后和公主的那啥,就要来了。
    这样的剧情,没有几个年轻人能扛得住。
    虽说每天买报纸,有点小贵,但为了追,省吃俭用,少吃一顿饭,又不是怎么样。
    省下来的钱,可以多买一份报纸,可以消遣一两个小时呢。
    多爽啊!
    英皇道,成报大厦,成报总部。
    “我们报纸的销量多少了?”
    “老板,今天已经出货了十二万份,目前还没接到电话.”
    听到这里,成报老板心都凉了。
    原本是十八万份报纸的日销量,现在变成了十二万份,锐减如此之多,简直恐怖如斯。
    再这样下去的话,还怎么混?
    中环荷里活道,新经济日报总部,舒明已经收到了汇报,现在正在给许多年打电话。
    “老板,截至目前,我们新经济日报今天的销量已经达到了二十五万份,并且还有再催促我们补货的商家”
    “可以预计,到下午的时候,我们今天的销量,肯定超过三十万份”
    后者听完之后,总算松了一口气。
    尽管之前免费派送的时候,达到了八十万份的数据。
    但这里面有很大的水分,很多人都是贪新鲜,占小便宜罢了。
    现如今,报纸需要花钱购买了,很多人就会打退堂鼓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