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就有了克洛普“劫富济贫”的美名。 相比于这种快节奏、强对抗的压迫,以技术为核心的“婉约派”压迫,是瓜迪奥拉执教的特点。 但瓜迪奥拉的曼城太强调控球,面对高强度的前场逼抢容易后场腿软。 而索尔斯克亚的高位压迫,缺点在于后腰。 如果是菱形中场,只有一名后腰就显得防守单薄。 如果是平行中场,后插上能力就稍显不足。 索尔斯克亚为了弥补这个缺点,使用了五名中场,既可以保证两翼齐飞,也保证中场稳定。 可他并不懂合理运用球员的特点。 费雷德攻强守弱,麦克托米奈速度欠缺,博格巴更是自视甚高。 这三人组成的中场,开局体能充沛时,踢得还算可以。 一旦被对手掌握中场节奏,缺点就完全暴露了出来。 刚才的丢球,就是费雷德过于压上后,博格巴又不能第一时间补防,让莱万轻松在前场拿球,串联组织。 再者,高位压迫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冒险的打法,一旦在中场失守,再遇上一支把握机会能力出色的球队,是非常容易丢球的。 恰巧的是,拜仁就是一支非常善于抓住机会得分的球队。 罗西更是其中的佼佼者。 上半场的比赛很快就结束了,曼联在主场0:1落后拜仁。 在返回更衣室的途中,曼联球队已经气喘吁吁,而拜仁球员稍显轻松。 索尔斯克亚认为,球员在上半场很努力,但还是不够。 下半场还要继续加强跑动,积极拼抢,给予对手更多的压力。 短暂的休整后,双方开始下半场比赛。 拜仁开球。 曼联经过十五分钟的调整后,体能有所恢复,在哨音吹响后,立刻展开前压。 但拜仁很轻松就在后场完成传球,曼联的两名前锋只能疲于奔命。 卢卡库虽有冲击力和速度,可让他这么大的体重,去承担前场抢断的活,确实有些为难。 拉什福德虽然速度快,但技术却很糙,只会无脑地追球,更本不会封锁对手的传球线路。 一旦曼联的阵型开始压上,就给了拜仁打反击的空间。 第60分钟,蒂亚戈在后场一记精确制导,直塞边路的科曼。 后者接球开始边路狂飙,晃开防守后传中。 莱万中路包抄,力压斯莫林,头球破门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