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罗翔对自己审视的过程,让我想起一句话——做人啊,心中有愧疚是好事。这份愧疚会永远在夜深人静时折磨我,拷问我。让我永远记得自己的不足和无力,让我更加审慎地面对他人的遭遇。 如果说法律案件让罗翔意识到人的无力和胆怯。那昔日玩伴和亲人的离去, 则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。 随着事业的上升,他和幼年的玩伴渐行渐远。虽然偶尔会听到他们的消息, 但往往都是坏消息。“有的坐牢,有的吸毒,有的则得尘肺病不在人世。” 工作期间,自己心爱的外公也因重病离世。临走前,外公留下遗书。其中有这两句话——“你当自卑视己,切勿狂妄自大。” 一时间,罗翔醍醐灌顶。他意识到,那个让流浪汉进家门的少年。其实是以「善良」之名,满足了心底的虚荣。自己享受了做好事的荣誉,却让父母承担了做好事的责任和后果。 他也意识到,知识分子会有「众人皆醉我独醒」的幻觉。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傲慢和狂妄?那些论古通今和头头是道,又有多少能解决实际问题呢? “罗翔,你那些自我感动和感动他人的言语,是不是只是一场表演?是不是巧于辞令和自我欺骗?你能不能够有相应的行为能够彰显出来?” 当人们忙着贴标签、立人设的时候, 罗翔反其道而行。 一层层褪去悬浮的外在, 剖析自己的虚荣、傲慢、胆怯...... 将这些人们不愿承认的阴暗面抽丝剥茧、公之于众。 也只有这样, 他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和法律的内涵。 “我觉得真正的知识, 要从书本走向现实。 真正的法律, 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。 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。 公平和正义, 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。 更重要是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。” 行走在社会这个江湖中, 人们很容易迷失自己。久而久之,宠辱不惊便成了稀缺的品质。 正如罗翔,一年前在网上走红后,面对众人的追捧和喜爱,他三番五次表示「诚惶诚恐」。他清楚地明白:“很多人所谓的被你影响, 不过是片刻的感动罢了。” 如今,无论是停止更博还是被持续中伤,他都坦然面对,直面真实的自己。 “你之前接受了那么多赞誉,这合适吗?这不合适。自然是愧不敢当。 那如今面对别人的批评,你为什么就要深信呢? 别人对你的表扬名不副实,你就很开心。对你的批评名不副实, 你就不开心。 这不是双标吗?” 如今,罗翔除了讲课,还会为弱势者做点儿小事儿。“我们太有限了。我只能做我们觉得对的事情,然后去接受它的事与愿违。” 写到这里,我的心情也从愤怒逐渐平复。虽然树欲静而风不止,但好在有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勉勉,他们但行好事、不问西东,努力弥合「说到和做到的鸿沟」。 在罗翔的身上, 我发现了他曾经向往的「勇敢」。 在这个小人不断给自己立牌坊的时代,有人愿意剖析、呈现自己的暗面,甚至愿意——直视道德之下的伪善、揭示知识隐藏的傲慢、以及反思理性中裹挟着的人性。 网上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越多,这种「勇敢」便尤为稀缺。 最后,借用罗翔的口述作为结尾。这是他对自己的提醒,也希望能与大家共勉—— 我真的希望,有一种力量能够帮助我。诚实的面对自己,认识到自己的有限,自己的愚蠢,自己的幽暗, 能够靠着这种力量, 每天活在一种坦然和不羞愧中。 然后在自己的使命中,能够超越这种虚荣和虚无。勇往直前,一无所惧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