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六章 名字由来-《带着神龙回娘家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不承想,庆过三朝,为给孩子起名儿作了瘪子为了难。

    那功夫,董家四世同堂。老爷爷说,曾孙儿出世那时辰,他正领着佃农们在庄园外边种树,曾孙儿的名字是不是叫“种树”?叫这名儿长命。

    爷爷说,孙子出世那时辰,他正带着家人们在粮仓里囤谷子。孙儿的名字能不能叫“锺粟”?叫这名儿富贵。

    他爹说,儿子出世那时辰,他刚把买来的书存放好,正抱着一册最重要的书,抻开卷看,儿子该不该叫“重书”?叫这名儿文墨。

    祖孙三代各有各的理由。那时候还没有“父为子纲”这一说,还不兴当爹的说了算,辈儿份在大也不能说一不二。

    祖孙爷儿仨商量、议论了三天三宿,琢磨的脑仁儿疼,也没有起出个老的称心、少的如意的好名字。

    好在董仲舒的老家与大圣人孔夫子的家不远,董家祖孙爷儿仨,便驶车骑马,带足礼物盘缠,兴师动众地投奔了去,请教圣人后代赐名。

    圣人的后代也在搬着竹简读书,听罢董家祖孙爷儿们各抒己见,知道新生贵子排行第二,便在书案上写了“仲书”二字。

    董家祖孙爷儿仨一看与自己起的名字同声谐音,字面却多了深邃丰涵,少了浅白俗气。

    爷儿仨不由异口同声称道圣人之后着实学问不凡,替他们董家后代起了个好名儿。这爷儿仨光顾高兴了,也忘了那取名的圣贤后代叫什么名字了。

    董仲舒的名字,就这么定下来了。

    看来,自己的眼光没有看错,这位董种树定是后世的董仲舒无疑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又说了一会儿话,大家都很熟络了。任强邀请董种树和众朋友到他的茅舍坐坐。

    董种树盛情难却,欣然前往。众朋友们都推说还有别的事情,婉言谢绝了。

    两个人就如同久别重逢的老朋友,边走边聊。任强又暗中使了一些缩地术,一会儿工夫,就到了东海海边任强的栖身之地。

    董种树对任强的蜗居很欣赏。任强知他刚化形还没居所,就建议他说:“我观这东海之滨灵气充沛,正好修炼。董兄不如停留下来,与我一起修道如何,也好有个照应!”

    董种树沉思片刻,道:“如此大善!只怕打扰任兄了”

    “怎能说打扰,我也正想有个伴儿呢。”任强说完,便伐树捡树枝,很快在他窝棚旁边,搭起一个一模一样的新窝棚。里面摆设,也于自己的完全相同。

    自此以后,两个人每日里锻炼筋骨,研习修道事宜。任强身上有龙、凤、麟灵气,又会七十二般变化,经常传授一些与董种树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