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而面对这个问题,苏利停顿了一下后,尝试用尽可能简单的言语去描述。 “有一种记忆方式叫做记忆宫殿,而如果在大脑中梳理情报,以及情报的衍生信息,通常需要的应该是记忆迷宫。” 苏利能在大脑里凭借现有信息模拟现实发展。 “不同的人位于不同地点,凭借着不同的习惯和个体性格,都会有着不同的行动方式。而他们的行动方式,又恰好会与附近的人挂钩,所以个体与个体组成,形成了组织,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冲突变化,又会引起世界现有格局怎样改变……这都会在记忆迷宫中得到相应模拟。” “而之所以能如此果断地,将现有的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信息情报串联,并给出最终总结,则是在于……”苏利伸手敲了敲自己太阳穴的位置,“我的大脑在此之前已经给出了数种模拟。” “比如,奥菲莉亚的父亲不是教皇,那又有可能是谁这种。” “当数种可能性全都在大脑中过了一遍之后,那最有可能的可能,才会被我拿出来告诉你们。” 以至于到最后所断定出来的最大可能性,则大多都成了真,甚至还被奥菲莉亚透露出了一个,里城的人传萨迪拿城有“预言者”的情报。 但这并不是什么神乎其神的预言,这是从地基,逐渐组成高楼的必然。 区别于实质存在的建筑材料,情报推进所代表的信息衍生,都会在苏利的大脑中完成模拟。 而这对于苏利来说,也称不上一件难事。 所以他说:“这就像是在一个雨天,当你确定自己今天将会出门后,你会在心里反向推测,如果你今天出门,会做些什么一样。” 作者有话说: 来一个评论互动游戏。 假如今天下雨,并且你存在必须要出门的大前提,那你会做什么? 我:因为家里没菜,所以会去菜市场,但没菜并不代表我明天一定会饿肚子,所以,我也有可能去我最常去的地方,即去我外婆家蹭饭。 逻辑上最终答案就会存在两个可能。 菜市场和去蹭饭。 可能性比率之间的差异在于,地区差别。 即,我身处南方,所以我也存在明天去买一点点菜回来现做的可能。 因此我选择去蹭饭的概率会更大。 当概率更大的可能存在后,论证这一点会成为事实的推测就会变成,这是一个下雨天,菜市场和我外婆家,肯定是我外婆家更近,所以我选蹭饭的可能性将会再次提高。 这份可能性,在成为事实之前,永远介于0和1之间。但这份概率,却却会基于个体行动惯性,导致概率绝对不是永恒的50%。 当一个可能性,以压倒性的趋势战胜另一个的时候,那这个可能性,就可以先被当做事实用来衡量。 【ps:而这,就是苏利情报思维的基本能力。区别在于作者只会思考个体,苏利是从迷宫内无数个点统一开始思考】 【pps:晋江评论,分别是2和0分,-1-2那不用说,对作者刺激贼大,0大多数会是已经评论过的人的再次评论,+1或者+2,正常善意评论。额外积分加持评论,即25字以上,此前论坛也有说15个字以上,我对这个规则不太了解,我不太看专门给签约作者的频道,除了偶尔在作者论坛围观,我大多时候有问题,都是直接联系编辑, 长评(一般应该是一千字以上的评论) +2长评 +2且明显属于讨论剧情长评 作者:螺旋升天,高兴到飞起,眉开眼笑.jpg 但评论长短基于读者个人选择,我不清楚评论区总数评论刷新机制是什么,但只要隔一段时间看一下那个时不时增加,我也会高兴到飞起,打卡按爪撒花加油什么的,我都很高兴的。】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