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五章 胜券在握(下)-《永历四年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末将遵命。”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陈文的这一路登陆乍浦后就启程分兵而行,而马信带着南塘营则同样无惊无险的收复了金山卫。

    “马帅。”

    “于御侮。”

    于佑明家里面是金山卫的世袭军官,他的父亲虽然已经去世了,但是当他亲自出现在金山卫,那些卫所里的叔伯有了他的担保,也毫不犹豫的反正到陈文的旗下。

    “据卑职的叔伯们说,梁化凤那贼还在松江府,因为这几年钱应魁的苏松义军闹得实在太厉害了,四处攻击县城、汛地以及规模较小的清军,前不久刚刚被梁化凤打了个大败,但是最近却又活跃起来了。另外,据传闻福建王师杀入长江,大败驻扎南京的真夷,苏松的鞑子很可能会去驰援。”

    出发前,陈文曾经对马信暗示过,福建明军于江南将有大图,所以他准备助其一臂之力。

    明明只是一支偏师,可陈文却让他带着南塘营这支战力最强的营头出发,显然是对延平藩有着极大信心的。只是马信没有想到,陈文的预判竟然如此准确,福建明军真的杀进了长江,并且取得了一场足以颠覆满清江南统治的大捷来。

    “等几日,具体是怎么回事咱们就能弄清楚了。”

    然而,并不是等几日,当天的夜里他们要等的那个人就匆匆忙忙的赶到了此间。

    “钱叔父。”

    “佑明侄儿,几年不见,长大了,也长高了。若是你父亲能……”

    马信等的不是别人,正是苏松抗清义军的首领,自号平南将军的钱应魁。此前得到郑成功北上的消息,陈文就派人进行了联络。而再往前的去年,钱应魁也曾派人到金华联络陈文北上,只是陈文当时还在消化胜利果实,根本没有继续进攻的余力,只得暂且搁置下来。

    “几个月前,李经略曾到末将的军前,说是四五月间会有大举。当时末将还以为是李经略联络了大王,直到前些天才知道,原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。”

    相较郑成功,钱应魁更倾向于陈文,因为当初他起事就是受到了陈文的鼓舞,这几年江浙明军也是连战连捷,实力雄厚,而福建明军那边,浮海而来,军队是不少,但却没听说过以前有什么太知名的战绩,比之陈文始终不稳,所以一旦接到联络,他就直接赶了过来,听候差遣。

    “不瞒钱帅,李经略此前并没有与我家大王联络,但是延平藩曾与我家大王有过书信往来,提及过此事,力邀我家大王北上,所以我家大王才会派在下领南塘营前来。不为别的,只为吸引苏松鞑子的注意力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钱应魁立刻就明白了这里面的门道。李之椿和陈文之间显然是有矛盾,很可能就是陈文进行的那些丈量田亩的工作惹怒了这些士大夫。现在马信把事情挑明了,就是在让他站队——是跟着李之椿,还是跟着陈文,二选一。

    “末将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,马帅有什么用得着末将的,只管吩咐,末将绝无二话。”

    李之椿只是个文官,现在摆明了是武将势大,况且就连郑成功都选择与陈文联络,他就更不看好这位经略老大人了。

    “那就有劳钱帅了,事成之后,大王也必会上疏天子,为钱帅谋个出身出来。”

    李之椿此前许给钱应魁的是一个伯爵,马信现在自己就是个伯爵,自然不可能把话说的太明白了。不过现在的江浙明军里,一个郡王,五个侯爵,还有包括陈国宝、侯国远、安有福、马信、胡来觐等一共十一个伯爵之多。朝中说话的分量肯定是陈文更大,而爵位连降将都能照顾到,钱应魁可是当年跟着吴日升打过鞑子,从来没有过降清的义军,自不待提。

    合作谈妥了,剩下的就是把事情办下来,才好领取这份薪酬。于是乎,马信便将他的计划和盘托出,贪婪的看着江浙明军使用的沙盘和地图的钱应魁不时的点着头,对计划表示认同。

    “有此一计,保准叫那梁化凤死无葬身之地!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