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小冰和李静回来了,告诉他现在这里的设备勉强合格,但是对大量生产车架还是有难度。 摆在面前的问题让一帮人没了刚才的兴奋,酒摆在那都没人去开。 “你们啊,和我一样怀怀旧就行了,不要总生活在过去,过去再好有现在好吗?” “我记得那时候厂里一共才几部电话?通知还主要靠吼呢,现在呢,你看看谁手里没有电话?” “这事能成,你们就干,不能成自己鼓捣几辆玩,我还是想简单了。” “不是啊,小石,简单我们都没办法,就不要说难的了,我听你说部件的时候有些慢,还有些犹豫,是不是你还有什么没说出来?” “是啊,我想的多了点,比如晚上的等,拐弯的提示音,还有看电量多少的液晶显示,想到了许多细节处,可是除非和我们厂一样拥有那么多的技术和合作开发厂家,不然只能先减掉了。” “石厂长,我有个想法,咱们厂的自行车车间曾经生产“山地车”,也就是大部分部件能完成,剩下的小零件分给曾经的那些合作厂之类的,谁能做哪个就做哪个?哪怕是一颗螺丝按照前景来说都能赚个富满流油。” “可以,但是你怎么能联合到这些厂,怎么保证他们相信你?还有你要联合多少厂?” “您可能不知道,像我们这样的厂全国有多少,现在剩下的都是守成都困难的,能过渡到现在的商业圈里的不多,现在给他们一个崛起的机会,他们还不上赶子的合作,真要成功了就年轻了国家的负担,把流失的工人再组织起来,转变成新的企业,对哪方面都是有利的,这盘棋就活了。” 石鹏没想到这高厂长的脑子里大局观不错,想的比较远,也可行。 “可以啊,这法好,那就得看你们的能力了,看能团结多少厂和人,还可以寻求下上面的支持,我估计上面也想把你们这个大包袱放下。” “菜来了,不用回身,没啥油水。” 这些菜在副食品短缺的时候足以让人进黑屋。 “香不香不说,闻着是那个味。” 老郑先把他的酒打开给几个人都倒一点,也就见底了。 石鹏拿过瓶子只看出“老窖”的字样,看来是老酒了。 “小石,这酒才给我一年,老朋友说是窖龄四十年的酒,不比那个茅酒差,可惜我就一瓶,只能一人分一点了。” 喝着确实不错,丰满醇厚,回味悠长。 连最后坐的傻柱喝了都说这么些年没喝过这么好的酒。 “老郑,你这是把我架到火上了,我这酒照你的可就差远了,不好意思,这就扫兴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