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8、宁为百夫长-《大汉: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卫宁认真的看着对方,他依旧在抓着自己的手,他的力道很大,不像是读书人。
    卫宁想了想,道:“诗可以吗?”
    “自然可以,公子请。”那公子似笑非笑的看着卫宁。
    汉朝并不是只有辞赋,也有诗歌。
    汉朝的诗歌在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和秦、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、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“古诗”、从四言体到五言体、从骚体到七言体、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。
    到汉武帝初期,正式建立乐府官署。
    秦子榆盯着卫宁,用眼神告诉他不要如此。
    这群人很明显是要看你笑话。
    她知道卫宁的身世底细,到现在还不认识字,更别提做诗,汉诗才刚规范,讲道理,诗的难度在汉朝人看来,普遍是要高于辞赋。
    卫宁读懂了秦子榆的眼神,他微微颔首点头,示意秦子榆他自己心里有分寸。
    周围十余名踏青的读书人都在看着卫宁。
    卫宁开口。
    “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
    牙璋辞凤阙,铁骑绕龙城。”
    顿了顿,卫宁继续开口:
    “雪暗凋旗画,风多杂鼓声。”
    他看了一眼周围的读书人,摇了摇头,极其讽刺的道:“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!”
    当他将从军行说完,周围忽然安静了下来。
    安静。
    落针可闻!
    秦子榆惊愕的看着卫宁,一时间有些呆若木鸡。
    他不是才学认字?
    这天下还真有人不会走,就开始学跑了?
    他一出手就挑战最有难度的汉诗。
    这也就罢了,关键一出口就是五言绝句啊!
    短短四十个字,写出书生投笔从戎,出塞参战的全过程。
    如此丰富的内容,却只用了四十个字全部融合。
    没有任何啰嗦赘婿的描写,每一段场景都在雀跃一般递进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