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章 (8w营养液加更)-《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赵良栋和那些在大清入关后才记事的勋贵年轻子弟一样,他们才是大清的中流砥柱。朕必须尽快把他们培养起来。

    于是八旗官学很快开始招生。康熙改革了八旗选拔制度,不再用推举制,而是通过官学考核。

    八旗官学在胤礽恶趣味的建议下,取名为“北京大学”。

    纳兰性德、鄂伦岱等后世著名的满人大臣成为北京大学第一批学子。

    虽然不是八旗子弟,但被康熙宠爱颇深的大嗓门美人包衣曹寅,自然也包袱款款前去进修。

    赫舍里家也第一批把子嗣送了进去。比如胤礽另一个小舅舅常海,就被常泰亲自送进了大学中。

    可怜的八旗子弟,进学校后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照顾自己。

    行军打仗的时候不可能有伺候的人,所以他们要学会搭帐篷、生火做饭、洗衣服缝衣服叠被子……等一系列野外生活技能。

    因此入学后他们就迎来军训。军训现在校场举行。待他们习惯之后,就被拉到野外集训拉练。

    平定三藩之乱中,以吴三桂之死为节点,前后两段军事行动最大功劳者,安亲王岳乐和一等伯爵赵良栋亲自出任武学教授,挥舞着鞭子让这群年轻的八旗子弟意识到打仗的残酷性。

    常泰不放心常海,围观了一次之后,和噶布喇商量了一番,也向康熙请旨进入了学校。

    索额图见常泰居然主动进大学学习,也跑去转悠了一圈。

    出来之后,他问弟弟们:“你们这么废物,要不要再去学学?”

    弟弟们摇头如拨浪鼓,纷纷打点行李跑去噶布喇府上住着,说要替常泰常海兄弟俩给大哥侍疾,好让两兄弟安心学习。

    索额图嗤笑一声,然后向康熙请旨,把自己儿子的职位全免了,让小兔崽子们全去学校,考不过毕业考试就别想出任官职,他养这群小兔崽子一辈子。

    康熙十分欣慰。

    嚣张跋扈的赫舍里家越来越低调,家风越来越正,连索额图都知道看人眼色,不再在朝堂上事事和他对着干了。

    特别是这次康熙和宗亲、勋贵的对抗中,索额图旗帜鲜明的站在他这一边,极力维护顺治的名誉,支持他改革剃发令的事。

    连一向都看他眼色行事的明珠都闭嘴不言,不敢陷入违抗祖训的漩涡,索额图却勇敢地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康熙因索额图多次无意识中冒犯他的恶感终于消失,愿意继续信任索额图。

    因不想被文官们念叨,又因为满人尚武,新官学暂时不设文学,只设武学。

    康熙亲自带着胤礽编写教材。教材中虽然举的例子都为战场上可能会遇见的事,但去地方上当官时,这些知识仍旧可以用上。

    庶务不分家,天文地理经济社会,要学的总是这几样。

    汉臣们原本不在意这个新官学。但当他们发现满臣们人手一本教材开始自学,并且每次私下聚会的时候都在讨论课本上的内容时,心里有些慌了。

    皇帝和勋贵们都在学,他们如果不学,岂不是无法融入大清最高的阶层了?

    于是他们也偷偷托人拿来教材,咬着牙自学。

    学着学着,他们学出了一身冷汗,意识到了这些知识的可怕。

    后来许多汉臣年老致仕回家后,都不约而同的效仿北京大学,开设了地方小学、中学,这是后话。

    现在,还没有多少人意识到“大学”将给华夏大地造成多大的影响。

    现在朝堂中吵闹的是剃发令的事。

    康熙说要改剃发令,那就一定得改。

    可这改,也不能立刻回归明朝了。不然大清祖宗的面子不好看。

    康熙思来想去,把装死犯困的胤礽当尖叫鸡捏来捏去,终于和儿子一起想出一个好办法。

    广大老百姓们连大字都不识,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没接受过教育的人根本不会想这些。所以他们要先争取这些不识字的老百姓,让他们不要恢复成大明。

    这时候,就需要实际好处出发了。

    首先,康熙下旨,我大清是多民族共存的国家,我这个皇帝是如大唐的“天可汗”,所有民族文化兼容并包,只要不伤风害俗,随便你们怎么穿怎么留头发,对民间老百姓并不强行规定。

    就算将来胡人、西方人来大清定居,也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习俗,不会强迫打他们梳大清的头型、穿大清的衣服。

    但是头发长了不好洗,不洗就要长虱子,长虱子就会吸血,吸血就会生病,生病就要费钱……所以为了更好的劳作,剃头挺方便。老百姓们就算不剃头,也要把头发剪短。

    而军中武将,必须把头发剃了。这样才更好骑马打仗。

    朝中大臣,为了卫生,头发也不能超过耳朵。等你致仕或者免职后,留多长头发自己说了算。

    除了头发,康熙还再次下令放脚。

    既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那么把脚弄折算什么汉人习俗?

    如果不放脚,那么文臣也必须和武将一样留满人的发型。毕竟你们并不在乎什么身体发肤不是吗?

    汉臣们一琢磨,最终妥协了。

    康熙又下令,如果发现谁家女子裹足,家中父兄皆不可科举,因为这是迫害家中女眷,说明他们不孝不慈不悌。

    民间哗然,但居然真的开始放足了。

    胤礽仰天长叹,某位知名不具的人说的果然不错,要先开窗,就要先嚷嚷把房顶掀了。

    大清入关以后多次要求不准裹足,屁用没有。那群大老爷们愿意剃头发,都不愿意给家中女眷放足。

    现在呢?只让他们留个短发,他们就心满意足地给家中女眷放足了。

    胤礽摸了摸自己毛绒绒的脑袋。

    太好了,我的头发也回来了。还是头顶毛绒绒最可爱!

    可爱的胤礽现在被康熙和太皇太后一天挼好几次。胤礽抱头鼠窜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可以留头发了,我不要被挼成秃头啊!!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