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9章-《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一些人,对赵良栋而言,不仅是学生,也是弟子。

    弟子弟子,其感情和儿子也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听闻自己许多优秀弟子死在了战场上,原因不是残酷的战斗,竟然仅仅是因为八旗延误,救援迟迟不到的疲战,赵良栋在病中都在写折子弹劾福全和常宁。

    在砍头的时候,赵良栋让家人把他扶到法场上,不断一边哭一边吼着“该死,都该死”。

    康熙亲自来法场监督,亲眼看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头落下,心情毫无起伏。

    当听到、看到赵良栋悲愤的嚎哭之后,康熙才心情大恸,忍不住落下来泪来。

    不仅赵良栋。因年纪太大,本应该和杰书一起去归化城待命,但被太子劝回家中养老的岳乐也大病了一场。

    身为宗王,岳乐居然为了这些学生,走到了呼唤废八旗、建新制的最激进的一面。

    还有许多曾在北京大学授课任教的官员,都振臂疾呼这些人死有余辜,应该死得更惨一些,死得更多一些。

    福全和常宁闭门不出,愁得不行。

    他们现在出门都被骂,哪还有仗打赢的喜悦?

    常泰知道太子和直亲王不但没事,还很快活的时候,客观评价道:“裕亲王和恭亲王这次其实错误不大。非要说有错误,就只是无能而已。”

    康熙冷哼:“大将无能,就是最大的错误。”

    常泰心里道,他也这么认为。但在嘴上,他还是为裕亲王和恭亲王说了好话,安抚康熙因兄弟没用而生出的郁闷。

    “剩下的新军经过了这次洗礼,回来后可以直接进入八旗军队担任将领。”常泰道,“只有经过残酷战争的将领,才能磨砺出才华。这对皇上来说,其实也不能算是坏事。”

    康熙白了常泰一眼:“朕知道。朕还是心疼。说来,你海军中也培养了不少人吧?先拿来给朕用用,朕砍了太多人,一时间找不到足够的人替补。你的人先补个位,等保成和大阿哥回来再换人。”

    常泰道:“海军是大清的海军、皇上的海军,皇上想要人,臣这里有个名单,都是经过厮杀磨砺出来的好人才,该到岸上历练历练。”

    康熙点头:“说的也对,该轮换历练。新军的人回来,朕把他们先交给你,你带到国外历练历练。朕的将领,不知道国外的形势可不行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,康熙有点郁闷:“朕也想去。你说让太子监国,朕出国逛逛如何?”

    常泰嘴角抽搐:“太子会抱着皇上您的大腿嚎哭。”

    康熙叹气:“太子出访外国的时候曾说,世界那么大,他想去看看。朕也想啊!要不朕去当太上皇,让太子提前继位得了。”

    常泰无语。

    这话他哪敢接?但康熙和他私下唠嗑,他还不得不接。

    “皇上若是要当太上皇,臣也把海军将军的职位辞了,给皇上当护卫,一起到处逛逛。”常泰淡然道,“身上有了海军将军的职位,臣在国外也不自在。到时候皇上与臣可扮做富商,也可扮做海盗,一定会非常有趣。”

    康熙说出当太上皇的时候,就自知失言。

    虽他心里有这个想法,但不应该告诉别人,更不应该和常泰说。

    常泰虽是他挚友,但也是太子的舅舅。提前传位的话太敏感,传出去后,常泰会非常为难。

    他正想用什么话把这个话题岔过去,没想到常泰自然而然地接话。

    康熙乐道:“你在外面跑了这么久还不自在?”

    常泰道:“臣身后有太多将士,还有大清,走的每一步都要思索许久,当然不自在。臣不敢长时间离开船上,外国那些人也不敢让臣长时间待在岸上。”

    康熙叹气:“那确实是很苦。不过到时候你不帮着太子继续管理海军,太子多麻烦啊。”

    常泰道:“现在臣的海军中已经有许多厉害的年轻将领,新军中也有许多厉害的年轻人。这些人都能替代臣的位置。臣累了这么多年,皇上都休息了,臣也要休息。”

    康熙哭笑不得:“你就懒吧。好,若是朕当太上皇,你也跟着朕一块儿去微服私访去。”

    常泰笑道:“一言为定。”

    两人在酒后定下这不靠谱的约定,常泰在宫里待了一日,没有回府,而是骑马出城找自己丢下的军队,整顿好之后,才带着一队可以推荐给康熙的人重新回京。

    这群人被康熙安插到八旗中整顿八旗军纪,八旗军队见新官到任,提起的心暂时放下。

    至少这表明八旗不会立刻被废掉,他们还是有粮饷吃。

    常泰回京之后,京中就更平静了。

    谁都知道常泰就是皇上的卫青,而太子却不是那个蠢货戾太子。

    皇上有了常泰率军驻扎京中担任护卫,勋贵们蠢蠢欲动的心都只能暂时平息。

    康熙十分嚣张地让常泰换上了侍卫服,每日带着常泰这个侍卫招摇过市,就差没在三伏天还扇着的折扇上写着“有本事就反了朕”啊,看得不满康熙的勋贵牙直痒。

    谣言传得太快,不仅常泰快马加鞭进京,杜立德也拖着病躯进京护驾。

    康熙又感动又无奈。

    他指着常泰的鼻子道:“前有你单人匹马进京护驾,后有杜师傅杵着拐杖进京护驾!要给朕护驾的人怎么都一点用也没有!你们这不是给朕护驾,是给朕陪葬吧!”

    常泰就当没听见,装哑巴不回答。

    杜立德见康熙精神很好,还会开玩笑骂人,松了一口气:“若真是如此,那么臣也只能给皇上殉葬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了好了,别说不吉利的话。既然来了京城,就好好让御医看一看。”康熙看着杜立德的身体状况,担忧极了,“太子无事,他和直亲王将准噶尔平了,变成大清的伊犁州,现在正在伊犁河谷建造伊宁城,以后大清会在伊宁城驻兵。”

    杜立德抚了抚胸口:“没事就好,没事就好。”

    康熙安抚道:“杜师傅暂时歇着,若身体好了,也可去大学看看。现在大学越来越热闹了。”

    杜立德笑道:“好,臣一定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送走杜立德之后,陈廷敬又来求见。

    他这次给康熙带来的仍旧是谣言的消息,而这次消息则不是站在太子这一边了。

    “屠杀准噶尔的不是外国雇佣兵,而是太子?太子屠杀准噶尔王公和平民,还将罪责推到外国雇佣兵头上?”康熙气乐了,“朕不说太子去杭州砍了一批造反的人都哭吐了得有多善良到愚蠢,就说就算屠了又如何?准噶尔王公不该屠吗?这是战功,哪需要太子推到旁人身上?”

    陈廷敬听康熙如此说,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他听到这个谣言的时候,也担心是不是清军又屠城了。

    陈廷敬倒不是怀疑太子。他知道太子做不出这种事。但太子可能只是督战,而他认为直亲王定是能做出这种事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