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1章 没错,还是我-《火红年代,开局大学演讲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随后。

    敲定了计划。

    吴有望很快让人叫来王玹和倪广南。

    看到他们。

    李暮颇为满意。

    他之所以放心将任务交给两人。

    除开锻炼培养新研究员的原因外。

    还有一个原因。

    那就是听到了他们的名字。

    王玹,未来的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,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。

    倪广南,计算机专家、工程院院士。

    虽说这都是未来的成就。

    但至少可以确认,两人都是可造之材。

    只不过,在听到他说要将EDA的开发任务交给他们时。

    王玹和倪广南都有些许的不安,道:

    “李顾问,我们来负责,是不是不太合适啊?”

    “其实让周组长、苏组长他们负责更好,我们才刚刚调过来不久,还需要学习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不是怕苦怕难,就是担心耽误了研究的进度。”

    两人满脸都写着纠结。

    负责项目。

    他们打心底儿一百个愿意。

    可两人一个才来2个月,一个才来1个月。

    在过来之前,王玹在京大数学力学系担任助教,而倪广南在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计算机。

    虽说跟着周溪令等人学习了不少软件工程方面的前沿知识。

    但简单的研究可以,负责一个项目,就有些力有未逮了。

    “我看你们很合适,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,别人想要还没有呢。”一旁的吴有望道。

    闻言,王玹和倪广南脸上闪过犹豫之色。

    机会确实难得。

    可他们也清楚自己的能力。

    负责一个软件的项目开发,还有些为时过早。

    见状,李暮道:

    “难道因为做不到,就不去做了吗?”

    “既然吴所长推荐了你们,就证明你们有这个能力。

    “当然,我不强求你们一定要到答应。只是希望你们明白,不要妄自菲薄,要大胆地面对困难。”

    他说完这番话后。

    王玹和倪广南原本犹豫不决的表情,立刻坚定了下来,道:

    “李顾问,您说得对,我们干!”

    “这才对嘛。”李暮含笑点头。

    旋即,他便拉着两人到一旁坐下,讨论EDA的开发问题。

    不过首先他们要解决的问题,并不是怎么开发。

    而是要先将用于提供程序开发环境的应用程序写出来。

    集成开发环境,也叫IDE。

    一般包括由代码编辑器、编译器、调试器和图形用户界面等工具。

    并且集成了代码编写功能、分析功能、编译功能和调试功能等一体化开发软件服务套。

    “不过也不是一定要使用IDE来开发EDA,你们还可以用文本编辑器和命令行工具先研究着。”李暮最后道。

    IDE并非是必备的东西。

    只是它确实能够显著提高开发效率。

    特别是在处理大型、复杂的项目时,发挥作用会更大。

    王玹和倪广南闻言,道:

    “李顾问,您不用说了,我们要研发这个IDE!”

    既然做了决定。

    他们就在心底发誓,发誓无论如何都要做到最好。

    怎么可能因为一点困难,就放弃。

    “好,那我们就先从IDE开始。”李暮含笑点头。

    要是两人选择了轻松的,他虽然也不会说什么,但心底肯定还是要打个差评的。

    好在结果并没有发生意外。

    能在后世称为著名学者的王玹和倪广南,还是有相当坚韧的刻苦研究精神的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2个小时后。

    在李暮的指导下。

    王玹和倪广南勉强摸到了IDE的门槛。

    开发一个集成开发环境,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任务,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。

    比如编程语言、编译器、图形用户界面等。

    这些对于刚刚接触软件开发不久的两人,都有着相当高的难度。

    好在无论是李暮,还是吴有望和王绶觉,都愿意给他们时间。

    毕竟要培养,总是要有点耐心。

    否则直接让他们照着李暮写得方案照做就完事了,根本用不着这么麻烦。

    在李暮送王玹和倪广南在离开时。

    他们坚声道:

    “李顾问,您放心吧,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!”

    如果一开始他们还有些忐忑,担心自己难当重任。

    但在听完了李暮对EDA和IDE的框架和算法深入地分析之后。

    他们此时已然充满信心。

    要是再做不出点成绩。

    都愧对自己研究员的身份。

    “好好干,我看好你们。”李暮拍了拍两人的肩膀,勉励道。

    得到他鼓励的王玹和倪广南浑身一震,重重地点了点头,旋即大踏步地离开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紧接着,在初步解决了EDA的问题后。

    李暮又跟王绶觉和吴有望聊起开发04型个人计算机的事情。

    集成度地提升。

    带来的不仅是运算速度的增加。

    同样也意味着个人计算机能够实现的功能,变得更加丰富了起来。

    最简单直接的,就是用户图形界面与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升级。

    类Macintosh和Windows的图形界面开发成为可能,鼠标操作、窗口多任务和图标化交互,也将陆续实现。

    做到这一步。

    距离互联网时代,就只差一个网络!

    “或许再过上三四年,京都的所有研究所,就能局域网里就能打《虹色警戒》了。”李暮想道。

    网络的建设这个没办法,只能依靠时间去解决。

    但搭建局域网,却没有太大的问题。

    等覆盖京都之后,还真可以搞这么一个游戏活动。

    不对,科学家的事情不能叫做放松,叫做试验更合适。

    听完李暮的介绍。

    王绶觉和吴有望对这个04型个人计算机也充满着好奇,恨不得马上看到成功那一天。

    但紧接着。

    他们就想到了一个问题,道:

    “这个04型个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怕是有点儿高吧?”

    “应该能超过6000w次每秒。”李暮想了想,道。

    集成度提升了2倍还多,达到这个性能并不是太大的问题。

    而且若不是没打算一味地追求运算速度。

    突破8000w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
    吴有望和王绶觉倒吸一口凉气。

    饶是他们早有准备,听到这个答案还是不免有些震惊。

    又是成倍地提升!

    “那成本呢,你觉得大概要多少?”吴有望继续问道。

    李暮道: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