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1章 没错,还是我-《火红年代,开局大学演讲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10w左右吧,制造工艺成熟了之后应该还能再降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10w?我还以为能够降得更低一些呢。”吴有望有些遗憾道。

    从03型个人计算机开始。

    制造计算机的成本就已经降低到了10几w。

    他本来以为这次怎么着也能降到个位数。

    李暮解释道:

    “如果只是单单提升运算速度的话,那么确实可以降得更低,五六万就能搞一台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这次的个人计算机,我要加入很多新功能。”

    “而这些功能,将会对我们以后的研究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!”

    他说完之后。

    吴有望和王绶觉当即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他们就说嘛。

    集成度提升了这么多,价格没道理只降低一点点。

    “在研究方面,我们都听你的。”吴有望微微颔首,旋即又道:

    “不过运算速度达到5000w次每秒的04型个人计算机,是不是不太好卖啊?”

    其实3000w次每秒的3代个人计算机也挺难卖的。

    毕竟就技术来说。

    要是老大哥和M帝拿去之后,能够消化,做巨型机至少也能突破1亿次每秒。

    也就是这个原因。

    所以现在夏国根本不敢卖03型个人计算机。

    这也就导致了02型计算机一直无法大量出口。

    “这还不好办吗,让计算技术研究所去研究专门用来售卖的系列计算机不就行了,有什么技术困难可以来找我。”李暮笑道。

    这事在他看来没什么难度,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技术保密的问题。

    闻言,吴有望点了点头,道:

    “是个好办法,不过恐怕得要您亲自出面才行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为什么?”李暮愣了愣。

    吴有望摊了摊手,道:

    “我怕严所长跟我急眼。”

    “你别忘了,他们是计算技术研究所。”

    “平时被我们压一头也就罢了,毕竟确实技不如人,咱们上门‘挑衅’,有点说不过去吧。”

    听到吴有望的话。

    李暮沉默了片刻,想想确实有道理。

    虽说他只需要跟上面汇报就行。

    但没必要在这种地方得罪人。

    他沉吟片刻。

    然后道:

    “那就联合研究吧。”

    大家一起搞,都不伤面子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天色渐暗。

    李暮坐着车,离开半导体研究所。

    一路上。

    能看到穿着工厂发的厚棉衣,脸上带着笑容的人们从道路上走过。

    这幅场景,在往年是不多见的。

    毕竟就业岗位就这么多,不可能人人都能进厂。

    可经过两年多的“工厂大建设”。

    京都这片地区,凡是条件没问题的,基本都能进到厂里工作。

    这也就极大地加快了他们的经济建设。

    最直接的表现。

    就是去供销社和百货大楼买东西的人变多了。

    街道上满是手里领着大包小包东西的人,顽皮的孩童跟在大任们的身边打闹,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。

    “还有10天就过年了吧?”李暮忽然反应过来道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。

    他当即让关建民调转车头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杂院里。

    以李暮的家为中心。

    街坊邻居们齐聚一堂。

    但他们可不是在闲聊。

    而是在帮助从京影厂来的领导,收集关于李暮的事迹。

    说起这个。

    钟大爷是最为兴奋的。

    他挥舞着手,用中气十足的声音道:

    “打从小从暮住进咱们大杂院的那天开始,我就看出他是个读书的料。”

    “领导您是不知道啊,他天天手上的书就没离开手过。”

    “当时咱们院里还有人说他是书呆子,可我不一样,我知道他那是心怀大志……”

    听着钟大爷的讲述。

    京影厂的厂长田坊示意一旁的刘师隆和刘娴两人将这些话都记下来。

    不过就在此时。

    一道声音忽然响起,道:

    “钟大爷,您这话说得可不对,哪有人说过李暮是书呆子。”

    众人扭头看去,瞬间乐了起来。

    说着话的人,正是当初因为李暮家用空气炸锅炸东西,没有给他们占到便宜就心怀不满,老是找茬的孙大妈。

    不过后面见到李暮的名气越来越响。

    而且李军还当了厂主任,加上院子里还有钟大爷照顾着后,她也就没敢再找过麻烦。

    毕竟不被找麻烦,他们都要烧高香了。

    钟大爷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说没说过,大杂院里的众人谁心里头还没点数吗。

    不过他这会儿从高兴中回过神来。

    也觉得刚刚说的话有些问题。

    万一因为这件事,影响到李暮在全国人民眼中的形象,那他恐怕以后都没脸见李暮了。

    见到钟大爷没说话,孙大妈又看向李奶奶,道:

    “李奶奶,您说是不是?小暮怎么可能是书呆子呢,这个说法要是传出去,多不好听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。

    本来还因为田坊等人的到访而高兴不已的李奶奶,脸色立刻就变得不好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要是按他的性子。

    怎么着都不可能轻易放过孙大妈,肯定要抓住机会损上对方半天。

    不过一想到可能会对她的大孙子有不好的影响,她就浑身都泄了气。

    和李暮比起来,她出不出气,根本不重要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李奶奶便准备开口替孙大妈说话。

    但就在这时。

    一旁的刘师隆忽然笑道:

    “我觉得这一点其实很不错,天才嘛,就是常人难以理解的。”

    “在外人看来,曾经的李顾问或许是一个‘书呆子’。”

    “但现在看来,正是因为有着这段不为人知的刻苦时光,才造就了今天的李暮顾问,今天的人民科学家!”

    他的话让田坊的目光都不由一亮。

    这么写的话,肯定要比李暮从小便“天赋异禀”“闻名乡里”的说法更真实,也更让人感兴趣。

    “刘老师您说得很对,不过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尊重实际,不能随意地曲解。”一旁的刘娴小声提醒道。

    他们现在在筹备的这本关于李暮的电影剧本。

    可是得到文化委员会的领导亲自过问,要求他们务必求真求实,不能对李暮的形象产生半点损害。

    按照刘师隆的说法固然更有戏剧性。

    但显然容易遭到人的误会。

    “有道理……”刘师隆点了点头,也没有生气。

    他的想法确实不对。

    这次拍摄的《李暮传奇》,既是电影,更是上面给的任务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